著名学者陈鼓应:我大学时老庄哲学考了九十几,没读原著,为什么
2020-01-05 | 来源: 鹓雏先生 | 作者:
陈鼓应 | 阅读:1715
著名道家文化学者、台湾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人文讲座教授”陈鼓应:有几位记者谈到古籍跟现代人生活的关联。我觉得现在中国的典籍、古籍,我可以告诉各位,几乎没有哪一部重要的典籍没有被翻译到外国的。所以我们自己的经典,欧洲、美国、日本,世界很多的专家、汉学家在研究中国的典籍,而且在很多方面超过了我们。
因为我曾经举办过三次国际会议,我的专业是道家,所以我很了解在许多领域外国人特殊的眼光跟他方法学的训练。所以我这样讲,就是我们中国很多的经典已经变成公共文化遗产。我个人喜欢老庄,我喜欢透过老庄跟大家进行交流。我由尼采接触庄子,因为我生活的时代非常的沉闷,所以庄子的反权威反偶像,庄子的多元思考,让我跟尼采整个串联起来。所以我很长时期是从尼采中来接触庄子。
你翻开《庄子》呈现在眼前的就是一个寓言,“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我大学的时候选了老庄哲学,考了九十几分,但是没有读原著,为什么?我翻开《庄子》的原著,什么鸟啊、鲲啊、鱼啊,什么意思,合起来就没有读。后来我自己要教老庄,我发现这不行,我得带学生做研究。
你看这一段话,鱼跟鸟是常识世界的小鸟小鱼,但是到了庄子手上,他运用浪漫主义的文风。所谓浪漫主义有很多特征,我只讲一条好了,就是运用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描述你内心感情世界跟对理想世界的憧憬。所以李白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你不能说现实中白发没有三千丈那么长,他是一种浪漫主义的文风。那么我们一般人生活在一个物质形象的世界,所以庄子借变形的鲲鹏,拉开你的思想视野,打开你的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