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香话――道家用香的起源_要闻_国际道学网
2024年04月19日  |  星期五  |  甲辰年三月十一  |  简体

道家香话――道家用香的起源

2020-01-07 | 来源: 武汉长春观道学堂 | 阅读:2530

11.25/2018

武汉长春观

道教,讲五供:香、花、灯、水、果。

香供养排在首位,不上一支香如何天人感应。当然,香,不光能沟通神人。修行打坐要燃一支清远香。道士登坛做法前要先洗个香水澡。养生还要缝个香枕头睡呢。香,在道教中真不是一般的重要。用香,心里还是该有个底。

唐代,湖州刺史崔玄亮,好修道,很勤奋。有一天,他在紫极宫修“黄斋”,一下子来了365只仙鹤,降在他的法坛上,良久不去。崔先生明白这是天人通感,更加精诚。在一个早晨,他在静室内诵《黄庭经》,结果满屋的异香,特别奇美。《神仙感遇传》――唐 ? 杜光庭

像这种自体发香的情况,在古代典籍中的记载特别多,道教对此有个专有名词――"太真天香"。

"太真天香"分八种: 道香、德香、无为香、自然香、清静香、妙洞真香、灵宝慧香和超三界香。

自体发香,也许可以这样理解:要么,是此人天生不凡,天生异香,如宋太祖赵匡胤,实乃大神。要么,是后天精诚修道的印证,进而,鼓励同仁加把劲,有朝一日,也能获得身心透彻的时刻――无香自香。

当然,达到这个境界,路很长。但我们可以慢慢走,拾遗补缺,将碎片编织起来,收获总会有。

仔细清净,好好修持,你也行的。

香的起源

公认的香,最早指食物的香气。形容食物好吃、好闻。《说文解字》载:"香,芳也,从黍从甘”。这个最直接,也最古,都要吃饭,连带着形容食物香的词汇就产生了。

吃完饭,才涉及到衣、住、行和祭祀。

远古,先民住山洞或半地穴,自然环境虽好,蚊虫也少不了。为攘蚊虫,他们找来一些芳香植物或佩戴、或焚烧,蚊虫一下子肃然起敬,远离了。《周礼?秋官 ?翦氏 》中曾有记载“翦氏掌除C物 ,以攻H攻之 ,以莽草熏之 ”。和蚊虫一样困扰先民的还有邪祟。同样找点芳香植物熏熏看,邪祟好像也不敢来了,似乎也管用。如《吕氏春秋》载“荆人畏鬼”,荆楚又产艾草,就地取材,赶走邪祟。温饱思高洁。为了让自己香喷喷,古人选用了佩兰。屈原《九歌》中说,“浴兰汤兮沐芳华”,这个“兰汤"就是佩兰泡的水,后来人们为纪念屈原的高洁,把五月初五定为"浴兰节",也称端午节。

《左传?宣公三年》有“梦天使与己兰”,“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这里的兰,也都指佩兰。

佩兰,菊科泽兰属植物,中药材。作为香料,主要用其叶、茎和花。先秦古籍中尽是佩兰的身影,它在当时的名气和接受程度可见一斑。不能想见,无论男女,衣服上佩枝兰,泡个兰香澡,真的雅,真的香。

佩兰

活人要香,故人也要香。中国文明固有祭祀祖先的传统。商代甲骨卜辞中出现了“燎”字,像是木材重叠,放把火,青烟直上。

燎,是指燎祭,是将玉石、肉食、放到柴里焚烧,主要的祭祀对象是山川、社神,也包括日、月、风和祖先。

燔祭使用的柴火,最初是栎木。大概是因为栎木比较耐烧,烟也大。后来发现加入松、柏和有一些芳香植物(如萧。萧,香蒿也),烧起来好闻多了,烟成了香烟,活人和故人都欢喜。“( yīn),芬芳之祭”《周礼》

燎祭,是道教用香降神、酬神的一个源头。

引一首《诗经国风・王风・采葛》来对香的起源做个总结: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诗表达了,一个小伙子思念劳动女神,可女神总是去劳动,见不上面,约不上会,太想她了。女神干了什么活?采葛――织布、做衣服,采萧――祭祀、熏蚊子,采艾――佩戴、驱邪祟。

文明的进程缓缓地推到了战国、秦和两汉,当然还有新莽。

战国,百花齐放。秦,统一步调。汉代则依着前朝的积淀,绘制出中华文明进程的主线,并同世界其他文明展开对话。

中国香文化,正是在这个时代中,开拓、吸纳、建立起来。

战国,直到今天,我们都没有发现香品的实物遗留,但是战国用香,有薰香炉为证。

凤鸟衔环铜薰炉

1995年夏日,陕西凤翔县的一个小朋友,放学路过雨后的雍城姚家岗宫殿建筑遗址,在路边土堆中,一口气挖出一件战国时代的凤鸟衔环铜薰炉,后来妈妈带着他把这件薰炉交给了县博物馆,皆大欢喜。一个不经意,使我们对精巧的战国熏香炉有了概念。同时,在绍兴、苏州等地也相继出土了战国时代的原始瓷质薰炉,香文化萌动着,如有生命般,暗暗的涌动。

据史料记载,战国的香料主要是中国自产的“椒兰”。什么是椒兰。答案全在马王堆辛追夫人墓中。

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位于湖南省的长沙市。1972至1974年间,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先后发掘了3座墓葬,其中尤属辛追夫人墓最为抢眼。辛追是当时长沙副市长利苍侯爵的夫人。在她的墓中,出土了六种香具,即草药袋、香囊、枕头、奁、彩绘陶制薰炉和竹制香炉罩(放在熏炉上用来熏香衣服)。同时还出土了还有一批珍贵的香料,我们目前能辨认的有十几种:花椒、佩兰、茅香、辛夷、高良姜、姜、杜衡、藁本、肉桂、桂花等。辛追夫人墓中的几种中国香料介绍:

花椒。当作菜肴里的调味品是到宋代才普及的。在先秦乃至汉代,古人主要用它干五件事。1、屈原《九歌》里说,”播芳椒兮盈堂“,撒一地花椒,薰屋子。2、用来做香囊。3、做养生枕头(河北满城刘胜墓中出土过一个装满花椒的大香枕)。4、刷墙,《汉宫仪》载:”椒房,以椒涂壁,取其温也。”,汉代“椒房”即指后妃的住所。5、药用驱寒,或做椒酒。

佩兰。为菊科泽兰属植物,又名兰、女兰、香水兰、鸡骨香。《楚辞》就有“纫秋兰以为佩”的记载。佩兰是一种药材,芳香健胃、发汗、利尿。用于冒寒性头痛,鼻塞,神经性头痛,传染性热病,腹痛,腰肾痛,结石,口臭等证。《离骚》中对佩兰的描述最全:”其叶绿、紫茎、素枝,可纫可佩,可藉可膏可浴“。可纫可佩,说的是用作随身佩戴,芬芳身体,驱虫除祟。可藉是说用它来做香枕,养血安眠。可膏指捣碎佩兰,洗头润发。可浴,就是泡兰汤澡了。真是天华地宝,尤物一件。

茅香。又名麻香,香茅。味苦、温、无毒,辟邪气、令人香。古人用它来做香囊,也当作香料烧来闻。

辛夷。木兰科木兰属落叶乔木,就是紫玉兰。性温,入肺经、胃经。辛夷木中包含的油脂有一种薄荷香味,气味清凉,无杂气。马王堆辛追墓中的辛夷被发现于香囊中和熏炉中。

高良姜。生长于热带的一种山姜。功效有温胃、驱寒、行气、止痛。散发出辛香、果香、花香、甜香等味道。古人出门佩戴,也用来熏香。后来,从中提取出的高良姜素,成为制作风油精、万金油的主要成分。

利苍于公元前185年去世,他的食邑有七百户,官不算大也不算小。在他身后的近四百年里,熏香越来越普及。熏香炉出土地域不只限于长江以南,陕西、河南、四川、山东、河北、北京,哪里有汉墓,哪里就出土熏香炉。熏香不再是贵族的专属,寻常百姓也不含糊,甚至,家家一炉香。两汉,香在人们生活中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熏香炉,简陋点的用陶制。讲究点的就用铜、用金制,其代表作是博山炉,这是一种炉盖尖尖,雕镂成山型,象征海上仙山――"博山"的金属制熏炉。

博山炉

《史记》载:"三神山者……诸仙人及不死药皆在焉。"

博山炉盖上山峦起伏、层峦叠嶂,山间雕有灵禽瑞兽,还有各种神仙人物穿梭其间。博山炉下设承盘,贮有热水(兰汤),以助蒸香气,又象征着东海。山间有孔,当香料在炉中燃烧时,袅袅香烟从层层空隙间高低散出,萦绕于炉体四周,加之水气蒸腾,宛如云雾盘绕的海上仙山,博山炉设计本身就是道家神仙信仰的一种体现。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外来香的传入

两汉时代,外国人想搞点中国的丝绸回来穿,中国人则瞅准了外国的良马、珠珠串串和各色香品。

因此便有了陆上、海上丝绸之路。

外来香,正是通过这两个渠道,逐步走进了我们的文明。

海上方面:

西汉的南越国坐落于今广州市附近,由于面朝南洋,占据了海上贸易的便利,洋货引进得早。1983年发现的西汉初年南越王墓葬中,曾出土一小堆装在漆盒里的乳香,重约21.22克。可以肯定,这小堆香是用来焚的,因为在同一墓葬中,又出土了三件铜制的熏炉。

乳香

乳香, 即薰陆,别名熏陆香、马尾香、乳头香。拉丁文名Boswellia carteri。为橄榄科常绿乔木的凝固树脂。主产于红海沿岸的索马里、埃塞俄比亚以及阿拉伯半岛。在古代西方文明中,焚烧乳香祭祀神灵是一种传统。南越王墓中的乳香,是目前能看到的最早输入中国的外来香。

陆路方面:

陆路方面进口香料,最晚晚不过东汉初年。《后汉书》上记载了窦宪通过班固、班超购买苏合香的事。班固给弟弟班超写信说:“窦侍中令载杂彩七百匹、白素三百匹,欲以市月氏马、苏合香、?。”

此外,到了东汉末年,买外来香已经不用出国了,不算难事。有个寒士叫秦嘉,不富裕,但是对老婆很好。在《全后汉文》中记载他给老婆徐淑写的信,说道:我看见市场上有卖好香的,共四种,各来一斤给你可劲用,只为你馥身去秽嘛。他买的香就是五木香、迷迭香、艾纳之属。

迷迭香

外来香的进入,一下子丰富了国人的用香品种,也打破了先秦传统用香理念。熏香,更趋向于感官的愉悦和神人的交通。香,形而上的意义越发多了。

道家焚香第一人

汉武帝。政治上建树很大,颁布推恩令,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还兴了太学。但他自己却是个热衷长生久世,经常迎请神仙的道家爱好者。

他扩建起一座豪华的宫殿,取名甘泉宫。《史记・孝武本纪》载:“又作甘泉宫,中为台室,画天、地、泰一诸神,而置祭具以致天神。”甘泉宫的一个重要功能即是,用于寻求宗教的终极关怀。有一年,在甘泉宫中,汉武帝设计了一个迎请神仙西王母的仪式,其中便用到了香。《汉武帝内传》记载:"至七月七日,乃修除宫掖之内,设座殿上,以紫罗荐地,燔百和之香,张云锦之帐,然九光之灯,设玉门之枣,酌蒲桃之酒,躬监肴物,为天官之馔。"

汉武帝在农历七月七日那天,于宫殿内,设了一个宝座给神仙坐,并用紫罗兰铺满地,烧百合香,挂云锦帐,点燃九色光的灯,摆上玉门关那边产的枣、蒲桃泡的酒。所有这些贡品都是汉武帝亲自监制,只为西王母能降临。百和之香,据推测,是用多种香料合成的香品,其中应该不乏从西域买来或者进贡而来的外来香。这与他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的伟业是分不开的。

汉武帝,是道家用香降神、酬神的第一人。

以上介绍了道家香的起源,又介绍了战国、汉代的香具,概览了西汉初年广泛使用的中国香料和初现端倪的外来香。当然还有汉武帝用香迎神的盛大仪式。

其中,我们提到了一个小小的副产品-枕头。人生的三分之一时间在枕头上度过的。曾经,汉武帝时,有个乡下老汉深谙枕头养生之道。汉武帝见他气色极好,问他长寿的秘诀。老汉告诉武帝,在他七十岁时身体就不行了,幸好自己发明了一种香枕,天天睡,结果,逆生长了,现在活到一百八,一点不吃力。可见,香的功用之强大,或许我们今天开始睡香枕,好像并不算迟,说不准也可以活到一百八呢!

―END―

欢迎大家投稿,来稿不限题材,择优选登有惊喜

武汉长春观

微信公众号:whchangchunguan

道教全真龙门

上一篇:学会道家文化,读懂中国美学 - (意韵东方生活美学)
下一篇:为什么周伯通的武学成就远胜王重阳?因为他达到了道家的极高境界 - (梦露居士)

免责声明:
1、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站所载图、文、音视频等稿件的目的在于学习和传播道家文化,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也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站内凡注明“来源:国际道学网”的所有图、文、音视频等稿件均为本网站原创,版权均属“国际道学网”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国际道学网”,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本站是一个面向大众的个人学习交流平台,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内容均标注来源,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来源及作者进行了通告,但由于能力有限或疏忽,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