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研究│道家思想——对后世画论和画的影响_要闻_国际道学网
2024年04月23日  |  星期二  |  甲辰年三月十五  |  简体

美术研究│道家思想——对后世画论和画的影响

2020-01-30 | 来源: 国家一级美术师 | 阅读:2951

在中国,儒、道两家的思想对后世文人的一影响最大。儒家“为国为民”,求官拜职,奔一走呼号,惶惶不可终日,旨在“治国平天下”。一道家则拒绝做官,静静地遁人山林,求得自我一解脱,“自喻适志”。所以后之文人,在儒家一思想占主流时,反应在文艺上是“文以载道”“有一补于世”。

在道家思想占上风时,便主张“怡一悦情性”“自我陶冶”。或者二者兼有,自相一矛盾又互相补充·唐以后,山水画占画坛主流,重要画家大多都是隐士思想的人,作画多自娱,所以,道家思想对于古代绘画的影响很大,其.中宗炳是一个关键人物。他最早将老庄道家思一想,贯彻到画论中去,这对后世的影响实在太大、一太深。宗炳的山水画论出现之后,古代山水画家,一大抵都未有脱离道家思想的影响。

张彦远虽然冠冕堂皇地说:“画者,成教化,助人伦。”但通观全书,他对逸士高人及其画何等的欣赏,他对宗、王“高士也,飘然一物外情,不可以俗画传其意旨”等是何等的倾心。一《历代名画记》一书,贯穿道家思想十分明显,一甚至连语言、典故皆出自《庄子》·在道家崇尚自然思想的影响下,张彦远第一个树立了“自然”为画中“上品之上”的标准。

老庄对于色彩也主张素朴玄化,反对错金一镂彩,绚丽灿烂,老子“五色令人目盲”,“知一艾白介宜里头干下寺”库乙“下白封日”了存干一地》),“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刻意))),“朴一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天道》)。影响所至,一早期具有隐士思想的画家也摒去绚丽灿烂的“五一巴,代乙门起阴足奈引、阴水重山水囚,一卞苯牛术成刀甲幽山水囚阴优分传筑。

张彦远之后的画论著作或多或少地都具有,道家思想,只要细心阅读都可以发现。在绘画和理论上都具有很深造诣的郭熙,也是一个“澄怀味像”者,他说“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与箕颖坪素,一黄绮同芳”云云,皆是道家思想的体现。所以他把自己的画论谓之《林泉高致》,他说:“轻心临之,岂不芜杂神观,泅浊清风也哉。”乃一是“澄怀味道”的忠实注释。

郭熙更以“玄”的眼光,发展了宗炳的“远一瑛”,发现了山有“三远”,玄,幽远也,远一的归宿是“无”,道家思想(无)在山水画上一有了更清晰的体现。由远而观山水,则形质和一颜色浑同一体,便如老子所说:“混而为一,一其上不檄,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一物……是谓惚恍。”也就是“玄”,玄之又玄,一众妙之门,郭熙可谓得其妙哉!后世画家具有’道家思想者举不胜举,连赵信也自称道君皇帝,崇尚老、庄。

直至明清,老庄的思想对绘画影响未减,一虽然一部分画家自称参佛,有人大写参禅诗,一有人把自己画室名日“画禅室”,而实际对他一们影响的大部分是道,而非佛。佛道的思想虽一然不一样,但反映在知识分子生活中,却有某一些一致性,只是佛更过分一些。譬如道家主“忘”,一佛家主“灭”;道家主“静知”,佛家主“涅架”;一一道家主“物我两忘”,佛家主“四大皆空”。一一庄子妻死,鼓盆而歌,佛家干脆不要妻室。道、一一佛都讲斋戒,都讲解脱,都入山林,而道的解一脱乃是摆脱污浊的社会,求得精神上的安静,佛则干脆要求摆脱“腐臭”的躯体,早人“净土”,求得更“彻底的解脱”。后世文人自称参佛,实则只到“道”的一步,惜其不自知而已。

有人说:“日本著名的色彩大师东山魁夷游黄山,竟解决了中国美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即水墨画的起因,他一直不理解中国画家为什么喜欢用水墨作画,可是到了黄山……改用水墨写生。”(《学林漫步》初集214页)这真是怪事,东山魁夷一到黄山就悟出“非用水墨表达不可”(同上),那么中国画家在唐以前看了几百年的山,为什么就未悟到呢?东山用水墨画山水本有中国传统水墨画法的启发,见到黄山,他味像通“道”(“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的道),倘无中国古代画家数百年的实践探索而创立的水墨画法,他能“顿悟”此“道”吗?水墨代替五色,本有老庄的道家精神从中鼓动。

又如中国的书画都特别重视布白,有人甚至强调一幅画的最妙处全在空白。空白就是“无……也是“有”(有空白),“有无相生”,画的“无”处正是“有”处而生。老子说轮、器、屋,正是毅、空和门窗这些“无”的空处最重要。“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十一章),真和中国书画的尤重空白处息息相通了。老子又强调“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复l)3于婴儿”“比于赤子”“如婴儿之未孩”“复归于朴”,中国画家求“复归于朴”,有人又主张画家白首童心,作画有稚拙味,无形中又和道家的精神相通。中国艺术未必处处套用老、庄一套,正因为早期艺术家接受老、庄精神的熏染,其主要精神相通,所派生的产物也就很容易一致。中国画的散点透视,不受定点约束,也正和道家的精神自由之思想相契。

再如明以后,崇南宗画而贬北宗画,诚然这是两种审美情趣的不同,南、北宗画一个重要区分,即北宗画的线条刚劲,李思训画派及马、夏辈画最为明显,《老子》七十六章:“坚强者死之徒”。刚劲的线条犯了老子的恶。而“南宗画”一变钩研为水墨渲淡,线条柔软,符合老、庄“柔”“弱”旨意,符介老子“柔弱者胜刚强”“柔之胜刚”“守柔曰强”的精神。

老、庄精神浸人中国绘画领域,在理论上宗炳发共宗,后人弘其迹。因此研究老庄精神对中国绘画的影响,必须重视宗炳画论。

上一篇:儒家的敬、道家的静、佛家的净,都在这画里了! - ( 名人字画)
下一篇:印度佛学为何会战胜中国本土的道学?玄奘:老子《道德经》很肤浅 - (网络)

免责声明:
1、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站所载图、文、音视频等稿件的目的在于学习和传播道家文化,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也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站内凡注明“来源:国际道学网”的所有图、文、音视频等稿件均为本网站原创,版权均属“国际道学网”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国际道学网”,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本站是一个面向大众的个人学习交流平台,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内容均标注来源,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来源及作者进行了通告,但由于能力有限或疏忽,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