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02日  |  星期五  |  癸卯年四月十五  |  简体

傅佩荣:人类如何面对命运的无奈?困境中道家告诉我们什么秘诀?

2020-02-15 | 来源: 傅佩荣 | 作者: 傅佩荣 | 阅读:2501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傅佩荣。

今天与大家分享,困境中,国学能教会我们什么?

道家对于人生灾难、死亡的态度,是怎样的?

1 知足与知止的智慧

以老子来说,他希望我们能够从根本上化解人生不必要的执着。

他有两句话:

一句话是“知足不辱”——知道满足,就不会招来耻辱;

另一句话是“知止不殆”——知道停止,就不会陷入危险。

“知”这个字,是我们学习道家的时候一个关键字。

人生所有的烦恼、痛苦、灾难,大部分都来自于我们的“知”陷入困境。

所以在老子的思想里,“知”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是区分。

这是你的、那是我的;

谁有病、谁没病;

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这是区分,但是认知只有“区分”是不够的。

第二个,是避难。

区分之后,就会造成情绪上的波动。

所以你要设法化解这样的困难,避免陷入各种不必要的执着。

就是要设法进行“避难”,把“知”当作避难。

因为了解得完整、了解得透彻,就可以避开灾难。

像老子上面说的两句话,它可以让你不受到羞辱、不陷入危险,就是避开灾难。

2 死而不亡者寿

第三个层次,是启明。

避难还可以再往上一步,叫做把认知当作启明。

“启明”,就是从道的角度来观看一切,这也是道家的重要特色。

从道来看一切的话,道是万物的来源与归宿,道也无所不在。

所以人活在世界上,从道而来,回道而去,基本上没有什么得失成败的问题。

这种态度并不是消极的,它反而是提醒你:

要珍惜这一生,不要浪费在不必要的执着与困扰里面,任何事情都按照常规来进行。

所以,道家强调养生。

“养生”,就是你平常就要保养自己的身体,关心自己的安危;

而最后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安其天年”,让你自然应该有的寿命可以充分实现出来。

老子甚至强调“死而不亡者寿”。

“死而不亡者寿”,即身体必然会消失,但是精神力量可以长存发展。

就是你个人所建立的生活典范,思想上的心得,可以传续下去。

3 万物遵循的生命节奏

到庄子的时候,更具体了。

庄子把人的生命当做气的聚,死亡就是这个气散掉了。

(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这种气的聚散,可以说明人的生死。

庄子认为,这就跟有白天晚上一样,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一样。

自古以来,这世界上的人,都是面对类似的生命节奏。

所以,从整个万物的变化来看,从万物终极的结果来看,在道家就建议你,打定主意,接受造化的安排。

你发现任何事情无可奈何,就要“安之若命”,安心接受它作为自己的命运。

4 灾难之后须有心得

所以,道家跟儒家的观点差别在什么地方呢?

差别在于儒家强调道德修行,道家就肯定智慧觉悟。

学道家的话,它让你进一步设法觉悟人生的根本道理。

人的生命从祖先而来,最后结束的时候也会回到祖先的怀抱中。

我们要珍惜这一生,让我们祖先的智慧可以传递下去。

所有这一切来自于道,又回归于道。

眼下,我们遇到一个这么大的世纪性的灾难,从儒家与道家的思想智慧里,确实可以得到启发。

西方近代哲学家加缪在《鼠疫》这本书里面,提到一个城陷入瘟疫,全城都被封起来了。

这个时候,本来有两个人平常不来往的,医生与牧师。

可以说,医生代表科学家,牧师代表人文学者,这时候就要携手合作。

医生在人的身体病痛上,提供他们专业的知识与能力来帮助;

而人文学者,今天讲就包括研究国学的人,应该在自己的专业能力范围内,借重祖先的智慧,来帮助每一个人,启发更完整、深刻的思想。

大家一起来面对这样的挑战,希望早一些渡过难关。

灾难结束之后,一定要从里面获得一些心得,而不能够白白遭受这样的苦难。

我们一起来互相勉励!

谢谢!

上一篇:道家价值与现代意义 - ( 山大哲院)
下一篇:庄子学派“无为”观之发展 - (光明日报)

免责声明:
1、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站所载图、文、音视频等稿件的目的在于学习和传播道家文化,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也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站内凡注明“来源:国际道学网”的所有图、文、音视频等稿件均为本网站原创,版权均属“国际道学网”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国际道学网”,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本站是一个面向大众的个人学习交流平台,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内容均标注来源,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来源及作者进行了通告,但由于能力有限或疏忽,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