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两大支柱:一个是儒家,一个是道家,你更倾向于哪家?
中国文化已经有五千多年历史,形成了儒家和道家两大思想文化支柱。
儒家和道家文化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思想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如果把两家思想作为一种信仰来看待,就像西方的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来进行划分的话,我们其实很难进行划分,因为以老庄为主的道家,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我们整个中国文化中,两家是互不可缺的,在大多数国人心中,既有儒家的基因,也存在这道家的基因,儒道互补。
对于儒道思想,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做过这样一个总结,儒家思想更倾向于道德训诫,可以说孔子思想对我们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伦理观及整个中华文化有着莫大影响,可以说儒家思想是我们中国文化整体上最大的代表,比如就说孔子学院,为什么在国外有上千家孔子学院,但道家类似机构却少之又少。
道家则更倾向于哲学性和精神性。我们不妨从两家思想区别上,来对照下你更倾向于哪家思想。
一、入世与出世
儒道两家最局代表性人物,即孔子,孟子和老子,庄子,如果我们从现有资料中搜索,会发现对于孔孟两人的生平事迹年表,一般都很具体。比如孔子的生平,为官,周游列国,推行儒家仁政等等,有非常多的史料记载。
但我们看老子和庄子的类似记载却是少之又少,比如关于庄子,仅有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庄子拒绝去楚国做官的故事。对于老子,也只存有孔子见老子问礼的故事,老子劝诫孔子要去除身上的骄气和欲望,要虚怀若谷。
从两家人物生平事迹我们可以看出,儒道两家思想对于入世和出世的态度是不同的。儒家讲求入世,必然会有大量事迹留存。道家求出世,不为俗世所扰,表现的自然也就神龙见首不见尾了。
二、加法与减法
从事业上来讲,老子当年“周守藏室之史”,老子当时在周王室担任的可是图书档案文献总管之职,但周王室呈现出日益衰微之式后,老子便离开了。
事业上,孔子是怎么表现的呢?孔子与老子截然相反,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天下即使再乱,他也不会退缩,而是挺身而出。这就是儒道两家另一个不同,道家注重的是出世的个人独善,儒家则是入世兼济的精神。儒家追求的是进取,做的是加法。道家则是退让,做的减法。老子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三、个人与群体
儒道两家在人与人之间关系上也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儒家更关注的是群体关系,孔子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国君就要有国君的样子,臣子也要有臣子的样子,父亲要有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也要有儿子的样子,各守其责,各任其职,孔子将国与家连在一起,个人是关系网中的一个点。这种思想一直延续至今。
道家老庄思想更注重分是个人方面的修养,比如庄子见东周衰微,就离开了。庄子不愿去楚国为官,只求逍遥快乐。道家更注重个人内心的修养,不为外界所扰。比如对于静坐养神,庄子言“身如槁木,心如死灰”,内心保持淡漠平顺,外形上表现呆若木鸡。道家追求的是心态的松弛平静。
儒家与道家思想还存在哪些差异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传播中华文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