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家与道家的融合之路_要闻_国际道学网
2024年03月29日  |  星期五  |  甲辰年二月二十  |  简体

仙家与道家的融合之路

2021-05-24 | 来源: 胡羽泰 | 阅读:2771

关于仙与道的争论,莫不言之凿凿,难评高下。我以为还应把握其历史发展脉络,辩证看待这一问题。兹作如下陈述,望读者诸君指正。

世界各民族的宗教,许多都是追求生命的永恒,这也是人本性中的一种深层需求之体现。道教贵生,求长生不死,比大多死后入天国的宗教更为现实,表现了华夏民族的人文特性。

至于求仙不死,有记载的大概是战国时代,初见于所谓的“神仙家”。《汉书·艺文志》说:“神仙者,所以得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外者也。聊以荡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无怵惕于胸中。”谓神仙因保养性命之真,而求解除对死亡的畏惧。

“神仙家”之方术,据《史纪·封禅书》所言,大概有“形解销化”和“依于鬼神之事”两种,前者后来发展为道教炼养术,后者则发展为符篆之术。

从《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神仙类书看,神仙家炼养术有导引、按摩、芝菌(药物)等。《庄子·刻意》篇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但是道教炼养学核心内容的炼神诸术,起初似乎神仙家没有提及,倒是为老庄所好。

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其学以哲学家意义的“道”,统述个人身心修养、治政用兵之道,虽包含炼养术,但不止于此。道教未创宗教团体,也不以求仙为旨,与当时神仙家没有多大关系。

自汉独尊儒术,罢黯黜百家后,一些黄老学者及隐逸之士才着力研究《老子》的养生之道,故有从炼养长生角度解释《老子》的《河上公章句》。总之,道家是哲学家,重在炼神,崇尚精神解脱,对自我执着较淡。如《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然而,神仙家和道家两种相异的思想在道教中却被融合吸收了,致使仙道难分。约汉代前后,道教成立,炼养成仙之术基本为其包摄。神仙家的各种炼养术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对道家的继承,则把“道”加以改造发挥,奉为最高信仰及教理基础。炼养方面,《老子》所说“专气致柔”、“抱一处和”、“致虚守静”等原则和《庄子》所说“坐忘”、“心斋”之道皆为道教继承发挥,为道教炼养的思想渊源之一。

此外,道教还以传统的天人合一论,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探究生命奥秘,发展炼养成仙之道。《太上老君内观经》说:“谛观此身,从虚无中来”。《五篇灵文注》说:“人之一身造化,与天地同一气也。”因此道教认为,天地万物皆后天阴阳五行交感变化的状态,皆处生死变化之中,唯有先天先地的“道”能主帅自身,长存不灭。故只有复归于道,“与道合真”谓之“得道”。

复归之法,在内丹而言是通天地万物产生的程序,炼自身从道所享的精气神。如《悟真篇直指详说》所宣扬的“炼形还归于一气,炼气归神,炼神合道而归于无形之形,故能超乎天地之外,立乎造化之表,掌握阴阳,提挈天地,……故得丹体常灵常存,不生不灭也。”

内炼成仙这一基本原理,丹书中常概括为“顺去生人生物,逆来成仙成佛”。这一理论的玄虚之处,在于所谓返回归根,即欲图使被意识与情绪分离的人天完全合一,乃至回归人天共同的本源——道。这是道教修炼成仙,超脱生死的最终理论依据。就目的而言,仙与道似乎是相同的,但修仙与修道又有所不同。

修仙之法较多,即有服食、辟谷、摄养、房中诸术,又有炼神、守窍、结丹等;而修道盖以炼内丹为主,如李道纯《中和集·试金石》就把炼养法分傍门九品、渐法三乘。将房中术等三百来条列为傍门下三品,金石服饵等四百来条也列为无益的“外道”,唯以成熟的内丹为渐法之乘,以炼神类为最上乘。围绕长生成仙而展开的道教炼养学,其发展趋势也是以内丹法逐渐得势的。

东汉末至唐末,多种炼养术争奇斗艳,先后有《太平经》详述守一、存思等法;《老子想尔注》的“积精成神,神成仙寿”的固精气神之法;《黄庭经》的斋戒、服食、行气导引、按摩、摄养之术;还有《抱朴子内篇》中的守真、行炁、服饵、辟谷等术……。

但至北宋以后,道教诸派的炼养,基本上归于内丹一门,内丹以外著述已不多见。同时又经二次的佛道玄、儒释道的文化融合,至使内丹更为深化。以至于仙学大家陈撄宁先生也不得不说:“修道之人果能够从后天神气返还到先天性命,就算功德圆满。”

关于仙与道的内涵,总体没多大区别,但细推之还是略有不同的。“道”源自道家,随着道教的不同发展时期和不同的教派,对道的解释并不一致。大略可分三种:

第一种是如《太上养生胎息气法》所说的“万气之主”,即张三丰在《大道论》中称为“统生天地人物而名,含阴阳动静之机,具道化玄微之理”的宇宙总机关,是万物的始原气的本源。

第二种是伍冲虚《天仙正理》所说的“人所以得生之理,而所以养生致死之由”的客观规律性的东西。

第三种是《太上老君内观经》中“在人之身,则为神明,所谓心也”的真心或元神。与此相对应的仙,其信仰也随历史进展而变化,大致也可分三等,都集中在葛洪的《抱朴子内篇》及钟离权的《传道集》等人之著述中。

他们基本上赞同如下分类:上等肉体飞升,永存天上,称“天仙”;中等长生不死,优游山林海岛,称“地仙”;下等肉体不得不死,死后蜕化,进入仙界,称“尸解”。可见道与仙既相关又相辅,几乎是难分彼此的,但终究“道”接近实质一些,仅此而已。

由上述可知,仙与道有各自己不同的历史起源,随着历史的变迁,仙与道相融相通成为道教的重要组成部分。(李伟胜)

上一篇:道家养生之胎息 - (遵生养命)
下一篇:中国传统哲学学派,道家最注重人的生命本身 - (宝叔聊养生文化)

免责声明:
1、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站所载图、文、音视频等稿件的目的在于学习和传播道家文化,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也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站内凡注明“来源:国际道学网”的所有图、文、音视频等稿件均为本网站原创,版权均属“国际道学网”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国际道学网”,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本站是一个面向大众的个人学习交流平台,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内容均标注来源,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来源及作者进行了通告,但由于能力有限或疏忽,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