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文化的道,不是客观规律,也不是自然规律,而是先天之道_要闻_国际道学网
2024年03月29日  |  星期五  |  甲辰年二月二十  |  简体

道家文化的道,不是客观规律,也不是自然规律,而是先天之道

2021-06-20 | 来源: 潇笑暮雨雨阵阵 | 阅读:2056


道家文化的道,当然不是玄学!但是不是客观规律或者自然规律呢?道家文化所说的“依道而行”或者“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到底是不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呢?



其实,这个问题原本就不是问题!因为在老子的《道德经》中,早已经把这个问题说得很清楚了。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这就是说,道是先天地而生的,既然是先于天地而生的,那当然就不会是客观规律或自然规律,难道在天地未生之前,就已经存在所谓的客观规律或自然规律了吗?


道家所说的道,肯定不是什么天地法则、客观规律、自然规律,这已经是很清楚的事情了!


那么,为什么还有不少人,到今天为止,还认为道就是客观规律或自然规律呢?


只因为,老子所说的道,是形而上本体论的道,是需要用高度的抽象思维才能理解的,而一般的人,由于不习惯归纳总结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就很难对道这个概念,有较为清楚的认识,才把形而上本体论的道,误认为是客观规律或自然规律。


现在的人们,总是习惯于具体分析越分越细的思维模式,比如把动物分为什么科什么纲什么目等等。


具体分析越分越细的思维模式,是自然科学的思维模式,如果要学习生物物理等现代科学,就非用这样的思维模式不可。



道家文化,可不是一门自然科学,而是一门哲学,哲学是对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所以要学习道家文化,就必须用归纳总结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


很多人对于归纳总结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总是很不习惯,比如把苹果、桃子、西瓜等统称为水果,因为水果这个概念,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虚的,在现实世界中是找不到名称就叫水果的这样东西的,能找到的都是苹果、桃子、西瓜等具体的东西。


具体分析越分越细的思维模式,与归纳总结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是方向完全相反的两个思维模式,具体分析是把事情越分越细、越分越多,用的是区分、区别的思路;归纳总结是找到事物的共性、抓住事物的要点,然后进行提纲式的汇总合并,是把事物越汇总越精炼、越合并越简洁,用的是抽象、综合的思路。


如果一个人不具备归纳总结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就很难对抽象的概念有所理解,因为抽象的概念在现实世界中,是没有具体的对应之物的。


老子的《道德经》所说的道,恰恰就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是老子运用归纳总结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看到了天地万物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发展变化,是因为在天地万物的背后,还有一个道的作用,正是由于道的作用,才使得宇宙天地从诞生开始,一直发展到了今天这个样子。


这就是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所说的,在宇宙天地诞生之前,就有一个混成之物,这个混成之物是虚无缥缈的,也是唯一存在的,是这个混成之物生生不息地生成了宇宙天地及万事万物,勉强给这个混成之物取个名字,就叫做道。



也就是说,老子对天地万物的变化发展,进行了高度的归纳总结,认为万事万物的变化发展都体现了生生不息这个特性,又运用高度的抽象逻辑推理,推理出在天地万物的背后,还有一个道的存在,道就是宇宙天地及万事万物等一切变化发展的总源头。


因为道是宇宙天地及万事万物的总源头,所有的一切都是道所生的,所以道是混成的,而不是单一的;道是先天地而生的,可以为天地之母,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的;道是先天的本体,所以道的形体是虚无寂廖的;道是唯一先于天地而存在的,所以道的特性是不会改变的;道是形而上的,所以道也没有名字,只能勉强称之为道。



因为老子用的是归纳总结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那当然只要根据眼前所看到的天地万物的实际情况,坐在家里想想就可以了,

所以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由此可见,老子《道德经》的道,是对天地万物进行高度归纳抽象之后才得到的,道是存在于天地之前、宇宙之外的,是宇宙天地未生之前的,是先天的!


因此,所谓的客观规律、自然规律,肯定不是老子所说的道,因为任何的客观规律、自然规律,都是宇宙天地及万事万物产生之后才有的,而不是先于宇宙天地的。


如果还有人认为:“老子论道只是为了揭示万物的运行规律,揭示自然规律是为了治世,老子的主旨是遵循大道,探寻事物的发展规律。”这样的评论,实在是太把老子看低了。



老子用归纳总结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非但推理出在宇宙天地的前面存在着一个道,还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展,推理出道的作用是生生不息的。


道就像任何物体一样,也是有体有用的,体就是这个物体的本身,用就是这个物体的作用,如我们每天都要用的手机,手机这个物体的本身就是体,手机能让我们打电话玩游戏就是手机的用。


对于道来说,道的体就是无,就是虚无缥缈、恍恍惚惚、寂廖窈冥,道的用就是生生不息、能生万物。


既然道的作用是生生不息、能生万物,那就要求我们的所作所为,也必须符合生生不息、能生万物,这就是道家文化的基本准则!


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所作所为,都能符合道的生生不息呢?


道家文化,把每一个人一生中要做的所有事情,经过归纳总结分为对物和对人两类,又把对人分为对别人和对自己两类,又把对别人分为对朋友和对敌人两类,又把对自己分为对自己的身体和对自己的思想两类,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归纳到这五类之中,无一例外。



中国古代的道家文化,就是按这样的方法,对万事万物进行了科学的分类,于是就形成了:对于物体的科学技术、对于朋友的政治外交、对于敌人的克敌制胜、对于自己身体的养生、对于自己思想的智慧,这就是道家经典《阴符经》中所说的贼物、贼时、贼功、贼命、贼神这五贼。


道家文化认为,人们对于物体,能够发展科学技术,为人类带来便利,就是贼物;对于可以争取的人,能够运用政治外交,使之成为自己的朋友,就是贼时;对于敌人能够克敌制胜,使之不能为恶,就是贼功;对于自己的身体,能够做好保健养生,就是贼命;对于自己的思想,能够领悟大道增长智慧,能够综合运用以上的四贼,就是贼神。


每一个人,如果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做好以上的五贼,就是符合了道的生生不息。


那么,如何才能在现实生活中,做好这五贼呢?


道家文化,可不是介绍了什么方法,也不是提供了什么方案,道家文化并不是方法论,凡是把道家的处下不争、上善若水、抱残守缺、守柔守弱等当成了方法来用的,都是错误的!


真正的道家文化,是一门智慧之学,就是让我们效法道的虚无空灵,从而让我们的心灵也能进入虚无空灵的境界,这就是“致虚极、守静笃”,只有在虚无空灵的境界中,生生不息的道用才能让我们的心灵产生智慧,有了智慧就能够让我们恰当适宜地做好五贼,而不至于用贼物的方法来搞政治外交,也不至于用贼命的方法来克敌制胜了。



道家文化之所以被称作是一门智慧之学,就是道家能够让虚无空灵的心灵中产生智慧,这才是道家文化的根本,也是道家人物的厉害之处,如果学习了《道德经》、《阴符经》等道家经典,却得不到这样的体会,那一切都免谈了。


如果能够运用虚无中产生的智慧,从而恰当适宜地做好了五贼,就是符合了道的生生不息,如果能够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到符合道的生生不息,才是道家文化所说的“依道而行”或者“观天之道,执天之行”。


综上所述,道家文化对每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准则,就是符合道的生生不息;要在现实生活中做到生生不息,就要先体会到在虚无境界中产生的智慧;要体会到虚无中产生的智慧,就先要领悟虚无缥缈的先天之道;要真正领悟先天之道,就必须要学会归纳总结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非但要学会归纳总结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还要学会在抽象的思维上再进行逻辑推理。



在道家文化中,归纳总结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以及在抽象思维上再对事物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并称为道家文化的两大法宝。



要真正学好道家文化,就必须掌握这道家文化的两大法宝,如果既不具备归纳总结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更没有对事物进行抽象思维上逻辑推理的能力,那只能把老子《道德经》的先天之道,看成是玄之又玄的玄学了,当然也就很难体会到道家文化的精髓了。


上一篇:中国5000年道家智慧:《淮南子》三句话,内蕴做事待人为官九个字 - (简诗歌)
下一篇:马王堆女尸为何2000年不腐?墓中出土的《道德经》才是道家真相? - ( 趣撩陇右)

免责声明:
1、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站所载图、文、音视频等稿件的目的在于学习和传播道家文化,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也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站内凡注明“来源:国际道学网”的所有图、文、音视频等稿件均为本网站原创,版权均属“国际道学网”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国际道学网”,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本站是一个面向大众的个人学习交流平台,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内容均标注来源,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来源及作者进行了通告,但由于能力有限或疏忽,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