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篡改之前的《道德经》出土,虽只改了寥寥数字,意境却完全不同_道友心得_国际道学网
2024年03月29日  |  星期五  |  甲辰年二月二十  |  简体

被篡改之前的《道德经》出土,虽只改了寥寥数字,意境却完全不同

2021-08-06 | 来源: 食客coco | 阅读:3004


被篡改之前的《道德经》出土,虽只改了寥寥数字,意境却完全不同


1973年,中国考古界出了一件大事——被篡改前的《道德经》出土了



当年,在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郊四千米处的浏阳河旁,挖出了三座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文物数不胜数,其中有几篇薄薄的帛书,就是我们盛行四海的经典国学《道德经》2000多年前的版本,一时震惊世界!




然而经过学者们的对比研究发现,帛书中的很多内容,与流传至今的版本颇有差异。这些差异虽然大多只差在寥寥几字上,但无奈"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其中的意义有着千差万别之远。



首先,在书名上就有很大的不同到了:根据帛书上所写,是"德" 在前,"道"在后,应为《德道经》,而现在的版本却是"道"在前,"德"在后,虽然仅仅是一字之差,但是却有天壤之别。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内容,比如说《道德经》第二章。



传世本:"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帛书本:"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盈;音,声之相和;先,后之相随,恒也。"


二者看上去差别不大,只有一个"之"字只差,但意义却完全变了。"有无相生",与"有,无之相生",第一个理解就像现在流行的阴阳相生一样,你生我,我生你,互为其根,自循环而无始终。但第二个理解却是"有,是由无而生的,无是有的根本"。


而第二种理解,才是更与《道德经》后边所写的"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相应和的。



还有一处:



传世本:"大器晚成"


帛书本:"大器免成"


这一处更为巧妙,只差在一个字的一个偏旁上,意思却完全不一样了。


第一种是讲人才是晚年成就的,也就是成才的年龄很大,第二种是讲人才是自然而然成就的,表示大才都不是刻意成就、人为造就而来的。


要是放在整个道德经的全文来看,自然是"大器免成"贯穿全文,不料,我们现在常常说的反倒是"大器晚成"了!



有人说,这些都可能是传抄错误造成的。可是,除此之外,还有把"执今之道"改为"执古之道"、把"上善如水"改为"上善若水",甚至把帛书中第四十五章改成了传世本中的第一章,这是为什么呢?




当时的《道德经》思想实在是太先进了,并不适合当时的统治者统一集权。原本《德道经》的翻译是这样的:



上等品行没有标准,因此有德;下等品行不违背标准,因此无德。


如若的百姓都信了这句话,那么统治者设立推行的礼法纲纪就没有任何约束力了。大家都以自己的品行为标准,那么统治者的统治,将会变得非常艰难。


所以当时的统治者想要禁掉《道德经》,但是因为道德经的名气太大,而老子的影响力又太广泛,所以只好把道德经的第一章改成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样一转换的话,想要理解道德经就变得非常的困难了。



道家典籍的晦涩艰深,自古以来便是公认的。司马迁曾经说过:"道家之理,其实易行,其辞难知。"意思就是说道家典籍中的言辞很难以理解。



但是道德经难懂归难懂,其中的奥妙之处,还是能经得住时间检验的。因此小编还是希望大家能多读一读《道德经》的。

上一篇:《道德经》:把事情拆分细化,按自然节奏推进,天下就没有难做的事 - (白话聊三农)
下一篇:庄子:境界越高,人越简单 - (人生五味)

免责声明:
1、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站所载图、文、音视频等稿件的目的在于学习和传播道家文化,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也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站内凡注明“来源:国际道学网”的所有图、文、音视频等稿件均为本网站原创,版权均属“国际道学网”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国际道学网”,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本站是一个面向大众的个人学习交流平台,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内容均标注来源,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来源及作者进行了通告,但由于能力有限或疏忽,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