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无为而治与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_要闻_国际道学网
2024年04月26日  |  星期五  |  甲辰年三月十八  |  简体

道家:无为而治与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

2020-02-16 | 来源: 七色十年 | 阅读:2925

诸子百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所倡导的主流方向却不尽相同,例如儒家崇尚礼仪,法家重律法,墨家主张平等。但论及处于核心地位的,当属道家思想。道家向来研究人与之然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规律,让一切事物按照其原有的发展方向发展,不可多做干预,即无为而治,这是其一。无为并非不作为,而是不妄为。若遵循客观规律,便可“无所不为”,此其二也。

天地四方为宇,万古来今曰宙。无论是空间还是时间,亦或是世间万物,皆属宇内,则人与宇宙自然密不可分。若说宇宙自然是一个大天地,那么人便可看作小天地。人与自然本质上相通,故人应遵循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便是道家所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即“天人合一”思想――绝圣弃智,达到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逍遥游中有“至人无己”说的便是这种“物我不分”。天人合一并不仅仅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状态,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也是由此构建。

汉朝建立初期,群众对于秦残暴统治的怨气正兴,朝廷正好抓住这一要点,推行政治改革,顺应民意。采用“无为而治”的思想,不对百姓强加束缚,而是任其自由发展,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的积极性,收效显著。文景时期,继续推行这一政治思想,各项决策皆以“无为而治”为核心展开,并且适当裨补阙漏。汉文帝在位时期,充分践行老子“一曰慈,一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这个教导,个人修养十分到位。他修改律法,减轻刑罚,轻徭薄赋,真正是百姓能够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看似无所作为的管理,实际上是先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或制度,然后依靠这套体系或制度来运作,因而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这是第一次将“无为而治”搬上朝堂的朝代,由此建成的民间安居乐业之景充分证明了“无为而治”在治国方面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此前曾见有人言,道家太过极端,反对一切作为,否定科技与文明,拒绝任何社会改革措施,拖慢社会发展,甚至腐蚀中华精神。我觉得这个说法有些过于偏激了,若说文景盛世是个例,那么后来唐、宋依此道而行解决当时社会矛盾且收效甚佳也是巧合吗?当然,这并不是在说道家思想至善至美,毫无缺点,只不过他最大的弊端不在此处,而在于“人性”。人是社会的组成单位,一切制度与发展都以人为前提。“无为而治”这一思想有一定的消极性,在人性面前,极易从“无为”变成“毫不作为”。

从前读《逍遥游》时只会思考“何物为天地之最”,如今再读,确能凭空生出一股敬畏来。若真正做到物我不分、天人合一,人的寿命倒是变得无穷无尽了。而这天地广袤无垠,万物生长自有规律,人应当先忘我,再追求人生真我,无己、无功、无名,方能达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上一篇:道家精髓: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其实很简单,很多人却理解错了 - (起叔读史记)
下一篇:北京大学王曙光《道家自然主义与平民主义工艺美学》 - ( 糖豆清脆)

免责声明:
1、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站所载图、文、音视频等稿件的目的在于学习和传播道家文化,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也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站内凡注明“来源:国际道学网”的所有图、文、音视频等稿件均为本网站原创,版权均属“国际道学网”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国际道学网”,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本站是一个面向大众的个人学习交流平台,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内容均标注来源,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来源及作者进行了通告,但由于能力有限或疏忽,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 Back to Top